liyeliang 发表于 2016-11-4 10:54:24

装配式建筑要火,两院士警醒式解读




难得机遇!必然选择!唯一道路!
10月30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把这几个“!”赋予工业化建筑、装配式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在演讲中,也给装配式建筑找到一个“政治高度”:“今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我们查了一下,国务院围绕一个技术问题专门召开常务会议,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表明国家层面对我们这项事业的高度重视。”
其实,近年来,国家重视推动和发展工业化建筑,各种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015年11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50%以上。2016年8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的规划设计研究。
出席活动的欧进萍、缪昌文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对工业化建筑充满热情,头脑却是警醒的。


缪昌文院士回忆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访问丹麦时,发现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和欧洲的工业化建筑差距很大,因为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筑的各方面条件很差,既不隔热,也不保温,性能很差。欧洲工业化建筑的制品,又隔热又保温,承重与非承重也考虑得相当周到,“我们本来起步晚,中间又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起来了,我觉得我们任重道远。”
缪院士提到的“中间又停了一段时间”,不能不提及一个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痛点”——唐山大地震,就是这场大地震,曝光了我国工业化建筑的低点和弱点,也是工业化建筑其后“沉寂”的一大缘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工业化建筑在人们的视域中再度兴起,“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美国已有20多层的装配式建筑,而且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缪院士认为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全世界都在朝这个方向走。”
起步晚也有后发优势。缪院士指出,我们中国是能做大事的,中央下决心以后,地方政府跟进,“我们建筑学、结构、材料等众多专业一起搞,专业互补,协同创新,虽然起步晚一点,但是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同时,他也警告:不要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如何推动工业化建筑健康、持续发展,缪院士总结出三个点:
一是专业互补,协同创新。尤其在技术上,比如,怎样满足抗震要求,做好节点处理,如何使建筑设计(多元化)跟工业化建筑(模数化)配合好、结合好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专业能够解决的。
二是规范和图集的创新。规范的先进性和图集的先进性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有了规范和图集,还需要做一些实验,须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进行应用和创新。
三是相应的配套政策要及时跟上。目前,搞工业化建筑的制造商还没有很大的积极性,他们的利润空间很小,但工业化建筑的社会效益是长期的,希望国家出台一些政策,特别在税收方面,在扶持方面出台一些政策,促进工业化建筑向前发展,规模化发展。


与会的欧进萍院士讲了他前不久拜访钱七虎院士、探讨地下管廊方面的事,“地下管廊也有预制装配,而且现在应用的规模以及在各个省市推广的规模都很大。我上次看了一个地方的地下管廊,注意到他们在止水圈层处理方面较简单,这种地下管廊如果缺失精心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话,可能会有问题的。”
对于工业化建筑,欧院士认为预制装配目前来说是工业化建筑的一个主要的方面,但也有挑战。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更具有挑战。“我觉得我们要推动和加强这些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但是也不能太冒进,有些不成熟的就大规模推开,可能会有后患。”
还有一个问题让欧院士感动忧虑,“城市有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就是地下管道问题,我们挖一个坑,埋一个管,大多没有进行勘测设计。地下管网是有结构的,城市内的结构都要做勘测分析,地下管网也应该纳入勘测设计的范畴,要不然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系统会瘫痪,缺水,缺电,你要抢救的话,没有任何的办法。”
针对工业化建筑发展,欧院士也提出了几个点:
第一,从结构的角度看,结构体系的创新将是预制装配尤其要重视的问题。
第二,须加强设计、施工、验收全链条的规范制定和创新。  
第三,注重效果、效率,如果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还是停留在目前构建墙板的效率、效果上,恐怕还赶不上现浇的效率、效果,如何推动工业化建筑?其他方面也有不少挑战,能制造也要能安装,还要能运输,在这方面,桥梁的预制装配可供参考。它的预制装配程度很高,除了桥墩外,海上工程基本上都是大模块的预制装配,而且也可以从河道、海里运输,有效解决了运输问题。
第四,注重整体性能,特别是整体勘测性能,这方面要加强研究。
中国的工业化建筑事业,万事虽不备,东风已渐起,从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的这次活动中,人们收获了方向,开放了视野,坚定了信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装配式建筑要火,两院士警醒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