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远 发表于 2017-2-4 12:50:42

一个厨子给《罗辑思维》把脉——罗振宇的瓶颈是罗胖

开篇先插两根避雷针一、我是罗振宇老师的粉丝,不仅是卖书的罗老师的粉丝,还是做手机那个罗老师的粉丝,连美国那位姓罗的我都敬佩,网络三罗我都服!二、罗辑思维已经是成功典范、我承认我写什么都是蹭老罗热点。说说逻辑思维最新一期更新行,戴上钢盔开始正文。跨年演讲之后,终于盼来了《罗辑思维》最新一期内容,名叫“王阳明的心法”。其实内容基本跟王阳明无关,主要是道歉,老罗很诚恳,我却很失望。听了一半就听不下去,这还是第一次。老罗的智商非常高,老罗的敌人是老罗,自己是《罗辑思维》最大的天花板,我相信罗振宇比谁发现的都早。罗辑思维因老罗口吐莲花的功力迅速估值13.2亿,员工达到150多人,可至今投资人和员工都还在靠老罗的一张嘴吃饭。让我想起他说的巨婴,一张嘴下面是一个庞大身躯。说说老罗和papi酱的闪婚闪离2016年,《罗辑思维》一直在寻找打通大小周天、任督二脉的武林秘籍,papi酱就是第一次尝试。老罗的逻辑很简单,也很对:自己的一张嘴到了极限,那我再找一张、两张、三张、一直到N张嘴,把他们都变成老罗,这特么不就是商业模式嘛!但是老罗很快发现papi酱的粉丝和罗辑思维的受众不一样,B格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于是一个漂亮的传球,把球踢给了徐小平——那位被老罗宣布了很多次要退休的接盘侠。最新的段子出现在跨年演讲里,徐老师客串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网红的互联网天使投资人。罗胖借他的嘴给网红下了罗氏风格的定义:“网红的定义是自我赋权的权威“,我勒个去!原来“网红“俩字我挺明白的,他总结完我彻底蒙圈了。给简单的问题下一个复杂的定义,是《罗辑思维》一大特色。说说“得到”APP和老罗逃离小程序经过迅速的自我纠错之后,《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APP,罗胖正式走上了克隆N个罗胖之路。至于能否如愿以偿,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要说:APP我第一次听老罗介绍就装了,可惜不到一天就删了;第二次装是为了听上面首发的跨年演讲,更可惜这次连演讲都没坚持听完。我企图给自己找一个不删APP的理由,但没找到,于是又删了。我相信“得到”里面专业水平比老罗高的一定有,但比老罗口才好的真没见到。以后会不会有不好说,因为那样的人都不甘心寄人篱下。说到这再多说一句(这句话怎么那么耳熟,谁的口头禅?):为什么老罗不玩微信小程序?因为他要把流量导到“得到”。当你还弱小的时候,你需要依靠平台成长,当你坐拥900万粉丝的时候,一定会有“不臣之心”。自己手上的流量才是真流量,命根子在别人手里攥着的滋味不好受,换你你也这么干。所以罗胖说“小程序,我看明白了,但我不说”。都是千年的狐狸,你张小龙甭跟我罗胖玩聊斋。说说《时间的朋友》还能做多久朋友我非常手欠的把两场《时间的朋友》在豆瓣的评分找出来,想看看是不是有人和我观点一致:倒数第19场和第一场相比,老罗退步了。记得2015年《时间的朋友》我听的心潮澎湃,听完第一时间推荐给我前老板汉王科技的刘总,让他一定好好听,听了不仅能明白2015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什么,还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这次演讲听完我才发现,去年的老罗其实也不知道16年要发生什么,我算是把刘总给忽悠了。今年的演讲我听到下半场就不停的走神,我反复掐自己大腿,提醒自己罗老师的演讲可不能走神。但最后我除了记住老罗大喊三声VIVO(也算对得起赞助商了),就记住了一个网友的神回复:“一开始我觉得罗振宇的演讲能力很一般,直到王石出场”。当时就有了一个疑问:那个每天坚持六十秒的胖子,是不是要进入不应期了?至于深圳卫视收视率第一这事,就别再提了。说说晓松的洒脱与老罗的负重就在罗胖跨年演讲的头一天,《晓松奇谈》更新了最后一期。高晓松一通海阔天空之后,云淡风轻的宣布:“哥们暂时不玩了”!理由是每周一期节目太不自由。相比之下,最新一期《罗辑思维》罗老师一边为自己16年怠慢粉丝道歉,一边给创业粉们重新打气,借王阳明之口重申自己成功学导师身份。什么叫无欲则钢?高晓松世家子弟,还特么少年成名,所以能不为人间烟火发愁,可以很得瑟的去找诗和远方;而老罗从草根一步一步到今天,背负的太多。车是越来越大,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多,拉车的还是他自己,还不敢停下来休息。你说到底谁是地主谁是佃户?老罗其实也试过当甩手掌柜,借着老婆生娃的机会让万维刚老师等“得到”精英露脸,同时也把人从各大音视频平台上往“得到”引流。另外我估计也想看看没有自己《逻辑思维》能不能照样转。其实不看后台数据也明白,如果那两个月的收视、收听率不大幅下滑,也不会有这期节目的道歉。综上所述一句总结:高晓松讲的是观点、老罗谈的是生意,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对与错。说说和老罗一样的还有谁回顾过去,其实类似《罗辑思维》的内容产品一直都有,只是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形式:从读者文摘、深圳青年,到曾仕强、陈安之;从培训界的刘一秒,到相声圈的郭德纲……都是凭一己之力在江湖上闯出了名号,然后对个人能力的过度依赖,各自又成为各自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说说内容创业和匠人精神我认为内容创业应该归属手工艺产业,需要认真的用心、用时间去打磨。需要耐得住寂寞,和规模化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前两期《晓松奇谈》讲的日本匠人:一间小门脸,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一辈子炸自己认为对的食材从不取悦于人,终成天妇罗大师。有时候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正所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粉丝不负钱。每天坚持60秒的罗老师,四十几岁的人了,一直那么坚挺也不是个事儿啊,心疼老罗。行了,就扯到这,这篇文章写完本来不准备发,一是和“四爷知味”公众号主题不符,二是一个厨子也敢妄言互联网大咖,简直造次。可惜我也无法战胜自己得瑟的心魔,明天好好写两个菜谱补偿我的粉丝。

zhcy123 发表于 2017-8-2 22:24:54

支持一下!

zhcy123 发表于 2017-8-6 13:14:24

支持+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厨子给《罗辑思维》把脉——罗振宇的瓶颈是罗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