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于2012年的智能硬件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歌猛进之后归于沉寂,市场增速从巅峰时期的300%到现在的30%左右。投资人也普遍处于观望状态,很多创业公司在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就没有新一轮融资进入,只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以点名时间为代表的诸多科技类众筹平台在烜赫一时之后被迫转型,现在与其说是众筹平台毋宁说是预售平台更合适一些。究竟智能硬件行业怎么了?如过山车一般行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智能硬件的春天又在哪里?
“ 免费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催命符”
” 周鸿祎曾经信心百倍地表示,免费是智能硬件的康庄大道,要靠附加服务和大数据变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周鸿祎本人及其追随者均付出大小不等的代价之后,周自己食言而肥,在近期一次活动上表示,智能硬件免费之路走不通。免费是360迅速占据市场规模的重要手段,周本人想在智能硬件领域复制成功经验可以理解,不过老马识途走向的却是死路。
其实, 大数据的核心是海量数据,之后量变成质变,产生新的价值。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就需要有一个大的硬件销售规模在,但现实是国内绝大部分智能硬件产品销量都很可怜,年销售量在几万和十几万之间徘徊的不乏人在,销量冲上百万级别的只有小米手环等寥寥几家,用几万、十几万的用户数据奢谈什么大数据不吝是个笑话。
智能硬件厂商硬糖创始人李沁在接受有言采访时曾表示, 智能硬件免费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相当于一个无底洞。硬件免费、软件再免费,那钱从哪出?大家都想从第三方收费,可关键问题是谁是第三方呢?
李沁认为, 智能硬件这个行业现在其实走了一个大弯路,是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带偏了。同行们都以为用互联网思维快速积累起用户量,然后得到一个好估值,这其实还是一个被资本市场裹挟的产物。但硬件不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做,因为硬件还有它自身的规律在。软件可以快速迭代,硬件是没有办法快速迭代的,产品周期需要时间。
周鸿祎也反省,硬件的商业模式和软件非常不一样。他举例道,硬件做任何修改,开模都至少要花三个月。“我们做软件如果没做好,大不了就没人下载。但如果硬件有问题,卖不出去,积压了库存,可以直接你把之前赚的钱都亏光。”硬件产品迭代速度,以及用户的积累速度都很难和软件相提并论。百万级别的硬件销量,对供应链、铺货、物流都是巨大考验。
“ 伪需求与量产难题
” 智能硬件的落点应该在硬件而不是智能上,很多创业者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完全没有硬件制造的相关经验,就轻易地进入了智能硬件的领域,造成大量智能硬件产品过不了“量产关”。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智能硬件市场中只有65%的产品得到量产,16.6%的智能硬件仍然停留在概念上,在原型和产品上止步不前的分别占据了13.4%和5.1%。
一方面,许多创业公司并没有自身的技术积累,推出的所谓智能硬件不过是传统产品加上个芯片而已,资金优势难以转化为技术优势,导致市面上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智能硬件团队的产品都是出自于团队自身的意向,缺乏严谨的市场调研和行业认识,“伪需求”当道。当资本寒冬降临,这些没有技术壁垒,又没有把握消费者需求的企业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掉。
而大量追逐短期效益的资本入场,导致很多企业变得非常浮躁,仓促推出的产品的用户体验并不好。大部分智能硬件只是对传统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加之价格较高,对普通消费者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目前 由于技术和认知的限制,智能硬件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浮躁无疑会加剧用户的某种偏见,使得后来者步履维艰。
“ 画虎不成反类犬
” 小米由于自己所倡导的BOM成本定价策略杀出一条血路,于是广大智能硬件厂商纷纷效仿,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只落得哀嚎遍野。
所谓BOM成本定价策略就是在产品元件成本基础上上浮作为售价,注意,是元器件成本不是包含公司运营在内的产品总成本。问题在于小米可以这样做,因为巨大的自有流量和品牌号召力一定程度减轻了伤害,初创团队有样学样的话则无异于自杀。
不仅如此,这种策略使产品很难再走入线下渠道,因为线下渠道需要成本x3或x4标定零售价格,留出充足空间给渠道运营。结果,初创团队线上比不过巨头的流量和影响力,线下又自废武功,团队最后只能散伙了事。
比起电商,线下渠道虽然在价格上不占优势,但是离消费者更近,尤其是智能硬件产品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在产品使用指导和售后服务方面,线下渠道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目前整个智能硬件市场面向的受众群体还是极客群体居多,普通消费者对此还缺乏基本认知,市场的培育和成熟确实需要时间。虽然整个智能硬件领域相关投资趋冷,不过这也正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表现。
李沁表示, 万物互联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未来,两到五年的时间会出现主流产品。所谓主流的意思,就是到时候你就看不到非智能的产品了,就像现在手机一样,都是智能手机,想找一个功能机都很困难。无论是生态的建立、软硬件的打磨,确实是需要时间的。
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可能后天会很美好。只不过,绝大多数智能硬件厂商应该是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了。
|